汉代的轵国与轵侯
轵城是古轵国,是济源最年轻的诸侯国。在济源历史上,向国、原国、召公采邑、芮公采邑等都比轵国年老500年以上。轵国只是在汉代才封侯。
公元前196年,刘邦封公上不害为波侯,到汉武帝时的公元前130年,改为波县。高后元年(公元前187年),当权的吕后封惠帝刘盈的养子刘朝为轵侯,只有4年就撤消了,改为轵县。文帝元年,封薄昭为轵侯,一直到汉武帝时建武元年(公元25年),复改为轵县。
这两任轵侯的分封与吕后称制、文帝复国有关。
吕后名吕雉,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。她老家山东单县,因避仇她父亲带她住在江苏沛县,那时,刘邦只是个亭长,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长。一次酒宴上,其父见刘邦气度不凡,就把女儿许了刘邦。吕后有谋略,曾帮助刘邦平息了韩信、彭越的反叛。刘邦死后,吕后为皇太后。惠帝仁弱,实际由吕后掌政,公元前188年,惠帝死后,因惠帝无子,吕后就命令张皇后找来别人的孩子养育,把孩子的母亲杀掉,小孩子刘恭即位,为少帝,大权尽在吕后手中。
吕后晚年,因没有子孙,怕刘邦的子孙欺凌其娘家人,就违背刘邦“非刘不得为王”的遗言,大封外戚诸吕为侯。为了封诸吕为王,吕后先把刘姓封一下,堵堵别人的嘴。公元前187年,封挂名是惠帝的儿子的三个小兄弟为侯,其中刘朝被封为轵侯。
也就到这时,轵城才能称得上是轵国,但这时的封国和春秋战国时的采邑、诸侯国也有很大的不同。
公元前184年又改封刘朝为恒山王。公元前180年,诛杀少帝刘恭,在长安的官邸中,少帝的几个兄弟(包括刘朝)一块蒙难。史书上记载,还是小孩子的恒山王刘朝并没有到封国去上任,一直住在长安。那他当轵侯时更小,没来轵国上任的可能性很大。
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政治舞台、掌握最高统治权的女人,她执政长达16年之久。她执政期间,继续推行重农抑商、与民休息等政策,使社会持续稳定发展,为后来文景之治打下基础,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。她大封娘家诸吕,打压刘氏皇族,只是在上层统治集团内部造成了动荡,对社会影响不大。
第二任轵侯的分封与刘姓复国有关。
公元前180 年,趁吕后病重,太尉周勃发动兵变,铲除了诸吕,拥立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为皇帝,称文帝。文帝的母亲是刘邦的妃子,称薄妃,儿子即位后称薄太后。薄太后的弟弟薄昭,是文帝的舅舅,这么多年来一直追随文帝在代州(今山西代县)。朝中大臣派人来叫代王刘恒回去当皇帝,他心中还祸福难料,就先派舅舅薄昭进京打探情况,薄昭和大臣代表一谈判,证明情况真实,立即回来报告,文帝才起驾回京就位。
文帝即位后,任命舅舅薄昭为车骑将军,封轵侯。车骑将军,仅次于大将军、骠骑将军,金印紫绶,地位相当于上卿,负责京师警卫和皇宫警卫。
十年后的公元前170年,薄昭杀死了汉朝使者。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杀死了汉朝使者,史书没有记载,也许是酒后失手,也许是仗势行凶;是在朝中,是在边关,还是在封国轵国?都不得而知。
薄昭杀死了汉朝使者,文帝按照法律应当处死他,文帝不忍杀他,就命大臣们和他一起喝酒,劝他自杀,薄昭不干。文帝就命令大臣们都穿着丧服到薄昭家里痛哭,薄昭只好自杀了。看来文帝真的是秉公办事,六亲不认了,因为当时薄太后还在,薄昭又是她惟一的弟弟。
薄昭葬在老家阳曲县(今太原市北郊),至今,汉轵侯薄昭墓还在。
文帝处死舅舅的事,在历史上引起了一番争论。有人认为:“文帝杀薄昭,决断虽然贤明,但在道义上说不过去。当时薄太后还在,这又是她唯一的弟弟。当儿子的这样做,难道能不伤母亲的心吗?”
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评论说:“法令是天下最公正的器具,唯有严格执法,对亲近疏远的人一视同仁,人们才能相信法律,不敢随便违犯。薄昭是长者,文帝没有找人好好地辅导他,又使他掌握了兵权,他因此骄傲,冒犯皇上,杀死了汉朝使者,这证明他内心是有所倚仗的。如果赦免了他,这和那些无能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?魏文帝曾赞美过汉文帝,但不赞同他杀薄昭,说‘天子对待舅家人、皇后娘家人,只要用恩德去照顾他们就行了,不需要给他们大权,因为一旦触犯法令,又不得不伤害到他们’。魏文帝是在说明汉文帝没有防患于未然。这说得有道理。当国君的要安慰母亲,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小心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