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好问玉川著风流(之五)

时间:2016-09-05 | 热度: | 来源:
 
 

难舍难分   济水有情添别泪

 

    1239年六月,元好问在济源寓居了将近一年之后,离开济源,带着家小,经晋城返回了家乡秀容。离别这他居住了一年,人生失意时避风霜的地方,离别他肝胆相照,在他身处逆境时给予他关爱的济源人时,他的难舍难分,一步三回首的依恋可想而知。元好问也有三首诗专门记叙这种感情。

    在济源动身时,他写了《发济源》:“旱暵今年剧,他乡底处归?赢粮失先具,涉世本无机。弃掷乌皮几,裴回白版扉。殷勤双语燕,愧汝远相依。”

    暵:干枯、干燥。赢粮:担负粮食,引申指携带粮食。先具:装粮食的器具。无机:任其自然;没有心计。乌皮几:乌羔皮裹饰的小几案。古人坐时用以靠身。裴回:徘徊,萦绕淹留,往返回旋。扉:这里指屋舍。语燕:鸣叫的燕子。

    作者似乎是在自言自语,又似乎在向好客的主人解释:今年的旱象越来越严重了,我在他乡该回去了吧?我走入仕途并没有什么个人的利益追求,现在回去又要开始新的生活了,得回去预作准备了。作者离开几案,在门口徘徊,不忍离去。一双燕子鸣叫着翻飞,作者对飞燕深深致谢:感谢你们长久地帮助、追随。我对不起你们。作者客居济源一年,对济源的山水、济源的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依恋,现在要离别了,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说起,殷勤双语燕,愧汝远相依,把无尽情愫,浓缩在了这十个字之中。

    元好问在离开济源返乡途中的秋夜,回想在济源的日日夜夜,夜不能寐,写下《秋夜》诗:九死余生气息存,萧条门巷似荒村。春雷谩说惊坯户,皎日何曾入覆盆!济水有情添别泪,吴云无梦寄归魂。百年世事兼身事,尊酒何人与细论?”

    坯户:指昆虫所封塞的巢穴。皎日:明亮的太阳。古多用于誓辞。覆置的盆。覆盆:比喻社会黑暗或沉冤难雪。

    首联说战争使村庄荒芜,街巷萧条,人民历经劫难,九死一生。颔联说春天到了,春雷也没能惊醒被蛛网笼罩的人家,明亮的太阳也照射不到这黑暗的地方,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呼喊和对社会的绝望。颈联说作者感谢济源人的关怀,至今仍流淌着离别的泪水,梦里仍盼望有音信传来,表达出他对济源人民的深情厚谊。尾联感慨世事如此,身世如此,离别了朋友们,今后再与谁把酒细论人生?

    返回故乡之后,元好问在家乡读书山著述,直到1257年逝世。他忘不了济源,曾寄给济源一首七律《寄史德秀兼呈济上诸交游》久拚身世不相关,暂入红尘亦自难。一旱且当逃赤地,二年争得厌青山。阳台寒食林花盛,铁岸南风草阁寒。乡社追随有成约,更教空负老来闲。”

    前四句叙述作者的近况和心情:在外拼搏多年,如今心灰意冷地逃离苦难的处境,回归故乡,想安居心绪,沉入民间,一时也难适应,看见昔日所爱的青山如今成为战争争夺的对象,也对青山厌恶了。可见作者心态灰暗,悲观厌世。后四句回忆在济源的生活和对济源朋友们的怀念:至今犹记春天在阳台宫过寒食节,在铁岸草阁越冬的情景。本来和济源的朋友们乡间结社,相约永不分离,如今我和你们分开了,这寂寞的时光难以度过。

    元好问用他的诗词记录了他人生低谷中一段最美好的时光,也歌颂了济源的山水,也记载了济源人的深情厚谊,也保存了济源在元初的历史画面,这是难得的史料,尤其对于济源的历史文化来说,是不可多得的一页,值得我们好好研究。

(完)


版权所有:济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济源市沁园中路435号(交通银行大楼11楼) 邮编:459000 电子信箱:jyszb@126.com
电话:0391-6930188 技术支持:煜智网络(0391-662929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