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好问玉川著风流(之二)

时间:2016-09-02 | 热度: | 来源:
 

醉心山水   如椽巨笔绘玉川

    元好问在济源期间,在友人的陪同下游览。济源秀美的山水,给诗人受伤的心灵以尉籍;诗人陶醉在山水之中,诗兴大发,文思喷涌,用生花妙笔尽情吟咏这名山胜水,并寓情于景,借景抒情,留下了一篇又一篇优美的诗词。

    七律游济源是元好问对济源山水的总评价:“地古灵多足胜游,高林六月似凉秋,云间雉堞横千里,水面龙宫倒十洲。盘谷村墟几来往,玉川人物自风流。一丘一壑平生事,独著南冠是楚囚。”作者在其人生转折的关头,深感济源人民的关爱、呵护,由景及人,从心底抒发出了一句名句:“玉川人物自风流”。这是他对济源的赞美,对济源人民的肯定。

    在水龙吟·同德秀游盘谷一词中,元好问写道:接云千丈层崖,古来此地风烟好。青山得意,十分浓秀,都将倾倒。可恨孤峰,几回空见,松筠枯槁。自都门送别,膏车秣马,谁更问,向盘中道?我爱陂塘南畔,小川平、横冈回抱。野麋山鹿,平生心在,长林丰草。婢织奴耕,岁时供我,酒船茶灶。把人间万事,从头放下,只山间老。”

    上阙先写盘谷周围景色:千丈山崖入云,青山浓秀,这自古的风光旖旎,使游人都赞叹不已,为美景所征服。只是有一座孤峰,我几次来看,它上边的松树、竹林都是枯萎的。这美中不足,引起作者一片伤感,想起自己在沦陷之后,被迫告别京都,乘车远行,又有谁关心我今后要去哪里?下阙抒发自己的情怀:我爱这山川环抱,小小平川,水塘清悠,野兽欢跳,草木丰茂的好地方。这是我心中的桃花源,男耕女织,物产丰富,我在此定居生活,饮酒品茶,把人间的烦恼事都忘却,在山间无忧无虑地老去。作者在经历改朝换代、人情冷暖之后,借景抒情,寓情于景,表达了自己心灰意冷,归隐山林的思想。

    1239年春天,元好问写了清平乐·济源奉先观赋杏花》:“小桥流水,一径修篁里。走马章台人老矣!只爱明窗净几。 杏花白白红红,花时日日狂风。不是碧壶香供,真成恼破春工。”

    走马章台: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敞无威仪,时罢朝会,过走马章台街,使御吏驱,自以便面拊马。又为妇画眉。”章台街为汉代长安街名,多妓馆。后人因以“走马章台”指涉足娼妓间,追欢买笑。春工:春季造化万物之工。宋代柳永《剔银灯》词:“何事春工用意,绣画出,万红千翠。”

    这首词上阙写奉仙观的环境:小桥流水,一条小径通向竹林里的奉仙观,作者不禁想起繁华的都市和都市里的灯红酒绿,感叹自己这个曾经过都市繁华的老人,如今只爱这清静的地方。下阙写杏花,一句“白白红红”写尽了杏花的妖娆艳丽。可在作者眼里,所见到的不只是春光明媚,春光烂漫,他更看到了风雨的肆虐、摧残。作者感慨万端:如此美景不是人们烧香许愿乞求来的,而是造化万物的春季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来的。作者不愧是颇负盛名的金代文学家,廖廖数字,写尽了奉仙观的优雅和杏花的妖冶;感慨数句,又抒发出对世事、人生的情怀,有担忧,有无奈,也有豁达,更有对春天的赞美。

    游天坛杂诗十三首是元好问用十三首七绝诗组成的天坛山纪游诗。

    其一写山景:芳树阴阴鸟语哗,绿云晴雪映红霞。青山可是堪人恨,藏著中岩十里花。”

    其二写山花:漫山白白与红红,小树低丛看不供。总道楂花香气好,就中偏爱玉珑鬆。”作者自注:“花名有玉珑鬆。”

    其六写山势:“诸峰罗列拥朝台,落日行云一望开。绝似太山山上看,分明齐岭是徂徕。”朝台:又称朝汉台,在广东省南海县东北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泿水》载:汉文帝遣陆贾出使南粤,晓之以义,感之以诚,其王赵佗遂称臣。因冈作台,北面朝汉,朔望升拜。故名。齐岭:即齐子岭,又称侯景岭,在阳台宫南面。徂徕:徂徕山,位于泰安市和新泰市的交界处,山脉东西走向,逶迤百余里,与泰山遥遥相对。

    其七写云海:空翠霏烟海浪深,鳌头鹏背半浮沉。不知脚底山多少?还尽平生未足心。”

    其九写天坛倒影:仙坛倒影凤舞洲,一道云光插素秋。也是天宫闲不得,海东移著海西头。”

    这五首都是直接写景,妙笔生花,使美景跃然纸上,使读者如临其景。

    其四写山童采椿芽,说农事:溪童相对采椿芽,指似阳坡说种瓜。想是近山营马少,青林深处有人家。”

    其五写参观仙猫洞,与儿童的问答:仙猫声在洞中闻,凭仗儿童一问君:‘同向燕家舐丹鼎,不随鸡犬上青云?’”作者自注:“ 仙猫洞,是日儿子叔仪呼猫应者,一土人传,燕家鸡犬升天,猫独不去。”元好问更在《续夷坚志》卷四记载:“天坛中岩有仙猫洞,世传燕真人丹成,鸡犬亦升仙,而猫独不去。在洞已数百年,游人至洞前呼仙哥,间有应者。王屋令临泽薛鼎臣呼之而应,亲为予言。己亥夏四月,予自阳台宫将之上方,过洞前,命儿子叔仪呼之,随呼而应,声殊清远也。”

    其十写问道:“道民终不忘天坛,姓字依然在密崖。为问松台千岁鹤:‘白云何处不归来?’”作者自注:“近岁卢氏蜜崖人迹不及处,有题字云:‘道民天台司馬承祯过。’松台即白云老葬地。”东晋陶潜《搜神后记》载:辽东人丁令威,学道于灵虚山。后化鹤归辽,落在城门华表柱上。时有少年,举弓欲射之。鹤乃飞,徘徊空中而言曰:‘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,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累累。’遂高飞冲天。后人以“千岁鹤归”指对故乡的眷恋之情。

    这三首都是写在天坛山的见闻,有问,有答,有想像,发人深省。

    其三写避秦沟的观感:只愿长城没徹头,岂知蒸土更堪忧?秦人若見千年后,抱杵临洮老死休”。 杵:舂米、捶衣、筑土等用的棒槌或木棒。临洮:秦置县名,在今甘肃省临洮县,与吐蕃相近,曾为唐朝边防要地。诗意是秦始皇修长城带给人民无穷苦难,秦代暴政更使人民避之不及,早知千年之后如此,秦始皇何必统一中国?

    其八写瀑布观感:湍声汹汹落悬崖,见说蛟龙擘石开。安得天瓢一翻倒,蹑云平下看风雷。这一年,济源大旱,作者见飞流直下,想起天旱,农民盼雨,恨不能踏上云头,倾倒天河,一解民忧。

    其十一与《清平乐·夜宿奉先,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》一样,写司马承祯石穴留书事,感叹世事变迁:仙人龙矫三为鞭,石穴留书世不传。弱水蓬莱三万里,青山今古几何年?”龙矫:古人视龙为登天升仙的重要工具。弱水: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。蓬莱: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。

    其十二与《清平乐·夜宿奉先,与宗人明道谈天坛胜游》一样,感慨司马承祯与李白的相互倾慕:风期身后复身前,一读丹华似有缘。八表神游吾岂敢?或能搖笔赋垂天!风期:以风如期而至,比喻友谊、情谊。丹华:指司马承祯的《丹经》。作者的意思是说:我不敢自比李白能“八表神游”,但我也有一支笔,有鲲鹏展翅的壮志凌云。

    其十三写参观北斗坪,读洗心经:拟著茅齐北斗坪,残年细读洗心经。诗成应被卢仝笑:‘曾见青山养伯龄?’”作者自注:“卢仝送伯龄出山云:‘伯龄不厌山,山不养伯龄。’予以旱当出山,故自戏云。北斗平在天坛之后。”元好问在这里感慨世事艰难,天不随人愿,自己空有一番报国志,可又到那里去施展呢?

    这四首都是触景生情,直抒胸臆,或怀古,或思乡,或忧民,或抒志的抒怀之作。

    当然,元好问在他有关济源的30首诗词中,还有许多描写济源山水的地方,这里难以一一引叙。需要指出的是,就是元好问在离开济源之后,依然难忘济源山水,他在《寄史德秀兼呈济上诸交游》诗中,仍记得阳台寒食林花盛,铁岸南风草阁寒。”后来元好问游百泉苏门山,在《涌金亭示同游诸君》中,仍有济源盘谷非不佳,烟景独觉苏门多之句,可知他对济源山水萦记在心。(作者:王明信)


版权所有:济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济源市沁园中路435号(交通银行大楼11楼) 邮编:459000 电子信箱:jyszb@126.com
电话:0391-6930188 技术支持:煜智网络(0391-662929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