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2月,济源被定为乙等县,设6个行政区:一区驻庙街,二区驻轵城,三区驻辛庄,四区驻思礼,五区驻大峪,六区驻邵原。
1952年12月,济源由6个区改为8个区。原五、六区各一部分划为六区,驻王屋;原六区余部改为七区,驻邵原;原二、五区各一部分划为八区,驻坡头。
1954年1月,取消行政村,区下设乡。全县共设8个区、86个乡、1个城关镇,其中一区辖12个乡(镇);二区辖14个乡;三区辖13个乡;四区辖13个乡;五区辖8个乡;六区辖10个乡;七区辖8个乡;八区辖9个乡。
1955年9月,撤销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八区,六、七区合为王屋区。新建10个中心乡,将86乡、1镇,合并为46乡、1镇。
1956年11月,恢复大峪区建制,撤销中心乡建制,并将原46个乡合并为34个乡。山区的17个乡分属王屋、大峪两区领导。
1958年初,重新调整区乡建制:大峪区改为乡,全县计1区、1镇、17乡。城关、克井、尚庄、辛庄、苗店、梨林、添浆、轵城、留养、承留、思礼、坡头、大峪等13个乡,直属县领导;王屋、邵原、逢石、下冶4个乡,为王屋区所辖。同年8月,撤销区、乡建制,实行乡、社合一。全县共建城关、克井、辛庄、梨林、轵城、承留、思礼、坡头、大峪、王屋、邵原、下冶、逢石等13个人民公社。
1959年4月,撤销逢石人民公社,其辖区分别归邵原、下冶两个人民公社。
1962年7月,恢复城关镇建制,将城关公社管辖的北街、东街、东关、东庄、东园、狄庄、南街、西街、西关、潘村等10个大队,划归城关镇领导。
1983年12月,根据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,人民公社改为乡,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,建立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。是年,全县共有1镇、12乡、514个行政村。
1985年12月,邵原撤乡建镇,实行镇管村体制,原辖行政区域不变。
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后,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,不断对行政区划作相应的调整与变更:年城关镇更名为济水镇,城关乡更名为亚桥乡.
1990年10月19日,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,辛庄乡、轵城乡撤乡建镇。辛庄乡更名五龙口镇。两镇均实行镇管村体制,原辖行政区域不变。
1991年3月20日,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,克井乡撤乡建镇,原辖行政区域不变。同年12月2日,经省人民政府批准,承留乡撤乡建镇,原辖行政区域不变。
1992年撤销济水镇,设立济水、北海、天坛、双桥4个街道。
2007年12月,撤亚桥乡,设立玉泉街道;双桥街道更名为沁园街道。
2012年,增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虎岭产业集聚区、玉川产业集聚区为市政府派出机构。
截止2015年,全市辖11个镇、5个街道、3个产业集聚(开发)区,行政村、居委会总计529个.其中行政村457个,居委会72个.
版权所有:济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济源市沁园中路435号(交通银行大楼11楼) 邮编:459000 电子信箱:jyszb@126.com
电话:0391-6930188 技术支持:济源市煜智网络有限公司(0391-662929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