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自然灾害

时间:2015-12-02 | 热度: | 来源:

   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,地理环境独特,历史上曾发生多起多种自然灾害,造成较大损失。

    (一)水灾

    《济源市志》记载:北齐河清元年(公元562年),沁河、济水泛滥;隋代仁寿二年(公元602年),黄河泛滥,南北两岸大水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武则天皇后圣历二年(公元699年)九月,黄河决口,洪水泛滥成灾,“漂济源百姓庐舍千余家。”

据文献、碑刻记载,从1482年至今的500余年时段内,济源域内发生局部水灾就有260多次,其中受灾面积大的有:明成化十八年(公元1482年),沁河暴发洪水,流量每秒1.4万立方米,使2万亩良田变成荒滩。清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七月,济源西部和山西阳城、晋城一带,连日普降大雨,湨河、沁河、蟒河暴涨,人畜屋舍淹没无数。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七月十二,大河涨三天。同年八月二十七,连天暴雨,黄河漂天,大峪镇关阳村被淹,房屋冲毁,人畜死伤无数,余者上山逃生。当地民谣:道光二十三,黄河涨破天。清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七月二十一,

思礼镇荆王村洪水暴发,入夜雷雨交加,闻水声扬沸、墙倾屋陷,天明水退,计点房屋淹塌170余间,压死多人。1982年7月30日至8月3日,济源全境连降暴雨5天,湨河、蟒河洪峰流量每秒4240立方米;王屋山区降水量450~650毫米,造成严重水灾,61个自然村被水包围,倒塌房屋9550间、窑洞2919孔,冲毁桥梁180座、公路3500米、渠1.7万米、坎堰29.7万米、耕地4.8万亩,淹地21.8万亩,死亡11人,受伤113人,1.1万余人无家可归。

    (二)雹灾

    济源遭受冰雹灾害,一般出现在春末秋初时期。有“雹打一条线”“中午响雷必下雹”“雹打山冈霜打洼”的农谚。据清代《济源县志》和新编《济源市志》记载,从1600年至今400余年间,济源域内,每年至少遭受两次冰雹灾害,其中受灾范围大、且灾情重的记载有:明崇祯十二年(1639年)七月十二,暴雨加冰雹,“冰雹大如升”,稼禾伤亡殆尽;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五月,雨雹大如鸡卵;1970年7月9日,五龙口、梨林两镇连续降冰雹4次,雹大如拳,致使万亩庄稼减收30~50%,5560亩庄稼绝收。

    (三)风灾

    济源境内的大风多与暴雨、冰雹相伴。最大风力7~8级,阵风可达9级。以春夏两季最多。如:清《济源县志》载:“顺治七年(1650年)二月二十七,风灾,摧折林木,揭人宿舍,卷没家禽。”近30年来,年平均大风6.6天。据《济源市志》载:1999年7月27日下午,狂风大作,风过处900余颗大树被拦腰折断或连根拔起,1266公顷玉米倒伏。2004年6月22日晚上8点,济源小浪底水库一带突然刮起七级以上大风,一艘游船被大风吹翻沉入水库,船上43人遇难,称为“6·22黄河小浪底特大沉船事故”。

    (四)旱灾

    史料记载济源最早的旱灾是:“王莽时,天旱不雨,济水枯竭。”唐代贞元元年(公元785年),春旱饥荒,一斗米涨到1000钱,饿死的人互相枕着;唐代咸通元年(公元860年),大旱;明代万历三十七年(1609年),大旱,地里没有禾苗;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,大旱,颗粒无收。《怀庆府志》记载,轵城村饥民赵英才杀死一个叫焦闻香的人来吃。明代崇祯十三年(1640年)旱灾,引发大饥荒,一斗米涨到2000钱,人吃人。清代光绪三年(1877年),天大旱,沟渠干涸,一连五季没有收成,树皮、草根都吃光了,饿殍载道。

    (五)蝗灾

    据《怀庆府志》和《济源县志》记载:宋乾德元年(公元964年)发生蝗灾;明嘉靖七年的蝗灾,蝗虫结块如球。“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,蝗灾,庄稼被吃光。”“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

秋,蝗食庄稼几尽。”《济源市志》载:“1933年7月,蝗为灾,秋禾蚀食几尽。”“1942年8月,济源全境飞蝗蔽日,庄稼禾苗被吞噬殆尽,颗粒无收。”“1948年10月23日,济源县民主政府号召全县开展群众性的灭蝗运动,并规定打蝗虫一斤,奖小麦一斤。”

    (六)狼患

    顺治五年(1648年),野猪为害,吃庄稼。第二年正月,知县孙尔令到济渎庙宣诏,野狼冲撞他乘坐的轿子,野兔跃入他的怀中。《济源市志》载:“1947年,豺狼横行,老人、孩子被狼咬死咬伤的事时有发生,在民主政府号召下,全县开展打狼运动…….并规定打死一只狼奖麦5斗至一石。”上世纪60年代前后,由于山区兴修水利工程,使深山区不少狼逃至农村,时有伤人事件发生。近年来,随着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,又有不少野兽出没。2012年至2013年,王屋山区多次出现野猪、金钱豹等野兽毁坏庄稼和伤畜事件。

    (七)陨石

    天上降石头,也就是陨石,砸塌房屋,致人伤亡,造成灾害的事,济源也发生过。在邵原裴李岗文化遗址下层发现一陨石,直径15㎝,重1.2公斤,含铁、镍。根据地层分析,估计落地有1万余年。明代时,在承留镇李八庄村,从天上掉下一陨石,直径1.1米,厚0.3米,重350公斤,像一个青蛙状。据《济源县志》大事记载:“明·弘治六年(1493年)正月,有大星殒,光芒四射”。传说当时砸塌一座房,伤亡3人。由于该村降下铁块,所以把村名改为铁石镇。后来村中有一李姓的人,排行第八,当了侍郎官,村名由铁石镇改为李八庄。

 


版权所有:济源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济源市沁园中路435号(交通银行大楼11楼) 邮编:459000 电子信箱:jyszb@126.com
电话:0391-6930188 技术支持:济源市煜智网络有限公司(0391-6629292)